2025年7月1日,由刘家枢副校长带队的学校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特色项目调研组赴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开展专题调研座谈会。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杜金风、教学副院长闫浩、招生与就业副院长岳瑞成、学工副院长黄平、实训中心主任陈涛以及各专业负责人与部分专任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调研座谈会现场
会上,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及学生就业等方面,与调研组就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情况展开深入探讨。杜金风院长介绍,学院紧扣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优化专业布局。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自 2008 年设立,填补海南省专业空白,2019 年升格为本科,课程融入腐蚀与防护、石油炼制工艺、化工安全与环保等国家战略需求内容。翟瑸老师进一步说明了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结合海南海洋特色与产业需求,聚焦化工腐蚀与防护,解析热带高湿高盐环境下的腐蚀机理及防护;依据安全规程和技术标准,强化洋浦、儋州、东方等石化企业的沿海安全管控。联动中海油合作,融入海洋开采设备在海南近海的腐蚀防护与安全运维内容,精准对接本地企业痛点,形成区域适配的课程体系。
实训中心主任陈涛汇报了实训基地建设成果。2013 年,学院借助 180 万元中央财政支持及 180 万元配套资金,建成石油化工技术职业实训基地,并通过省级示范实训中心验收,疫情期间完成数字化升级。基地配备微型仿真生产实训装置、微型生产实训装置、虚拟仿真软件,为师生科研与技能竞赛提供有力支持。
招生与就业副院长岳瑞成重点阐述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成效。学院先后为东方傲立石化有限公司培养订单班学生57人,与京博(海南)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共建现代绿色化工产业学院,并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为该公司培养输送学生20余人,近三年校企参与共同开发课程6门。2025届应用化工技术毕业生中有12名入职中海油东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起薪达年薪 12万。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获企业高度认可。
教学副院长闫浩邀请 2013 届石油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劳厚波参与座谈。劳厚波线上分享了在国家管网旗下广西北海天然气加油站的薪资待遇与晋升体系。作为技师,其年收入到手约 25 万,并介绍了石化行业管理岗、技术岗、操作岗三种发展序列,部分同学已成长为二级工程师。
科研副院长徐雪峰就学院科研与社会服务情况进行了汇报。学院目前已开展科研方向主要为天然产物的提取和活性研究、生物基等新型材料研制和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学院现有相关化工专业主要面向油气的加工生产领域,而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属于能源化工的上游产业链,学院师生暂未涉及该领域的研究,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组建一支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研究团队,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随后学院田福利教授对科研工作进行了补充,提到其团队自2019年与日本庆应大学合作对海洋蓝藻资源进行研究,首次发现2个新型化合物,并分别以临高和文昌两个地名对其命名,已合作发表SCI论文2篇,今后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依托2011年建立的化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已面向本学院学生和洋浦地区相关企业职工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000人次,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证书获证率达95%以上。另崔秋生教师参与起草的国家级团体标准“TCI078-2022《过氧化氢法高效循环烟气脱硫处理系统装备》”已发布实施,并带领团队与中海油公司合作开发智能系统获得企业认可,省级工作室持续产出专利与培训成果。
调研座谈会现场
刘家枢副校长总结时充分肯定学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的成果,明确指出未来重点工作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质量、丰富教学案例资源、优化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此次座谈全面梳理了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践路径与经验,为学校提炼海洋强国建设特色提供了重要支撑。